6/5 如果你有機會代表台灣參加國際組織,你會怎麼做?
禮拜五,最適合來聊一些軟軟的話題。
我想跟大家分享我昨天去一場講座的心得。
不要擔心,這篇心得還是與國際觀有關,我不會偷渡流水帳。
這場講座的主題叫「未來治理新樣貌」,講者是詹宏志先生和前文化部長鄭麗君。
我應該沒有說過,我會開始做敏迪選讀,與詹宏志先生有點關係。
我在2018年6月8日,在數位時代聽了一場詹宏志先生的演講。
那場演講之精彩,我怕忘記,回家立刻把所有記得的細節打成一篇臉書長文。
那篇文真的很長,5000多字,大概就是3天份的敏迪選讀。
我寫到半夜兩點,按送出,心滿意足的睡了。
隔天,這篇超級無敵暴長的文章被分享超過四千次,累積將近破萬讚。
我從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適合寫文章給大家看。
6個月後,敏迪選讀誕生了。
兩年後,我又再次現場參與詹先生的演講,只不過這次主題不是電商,而是數位與民主。
「未來治理新樣貌」,其實講的就是「數位治理」和「文化外交」。
鄭麗君因為當過文化部部長,所以從政府角度出發,聊政府可以怎麼運用數位,讓民主持續進步。
詹宏志則相反,從民間角度切入,跟我們分享他當初是怎麼運用文化做外交。
整場演講都非常豐富,我想特別挑兩個故事,並問你們三個問題。
故事一:詹宏志在ABAC的策略與感想
2016年,詹宏志受總統府任命為ABAC代表。
ABAC你很陌生,但APEC你就聽過了吧?
APEC全名為Asia-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,中文是「亞太經濟合作論壇」。
而在ABAC就是在APEC底下的「企業諮詢委員會」,APEC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。
顧名思義,這裡頭大多為各國企業家代表,共同在國際間討論區域整合、數位金融、科技發展等全球性議題。
詹宏志發現,在論壇上講話最大聲的總是美國和中國。
但這兩個國家的成功企業案例對其他小國(或小經濟體)來說,根本不適用。
然後他又發現,當他代表台灣開口講台灣的電子商務、數位發展時,各國特別認真討論。
原來,這就是台灣有話語權的地方。
台灣經濟規模小,跟其他會員國或經濟體差不多,再加上我們的數位發展走的早,成為其他會員國參考的模板。
2017年,ABAC成立了一個新的工作小組,叫做數位創新工作小組。
詹宏志一看到這個主題,認為這不就是台灣的機會嗎?
立刻遊說各國代表選當他主席。
最後在各國支持,中國也默許的情況下,詹宏志果然當上主席。
(詹宏志沒說為什麼中國會默許,或許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?)
我們之前有講過,當上國際組織的領導人有很大的權力,其中一項就是安排議程,讓各國討論主席指定討論的事。
而詹宏志先生除了把與台灣有關的議題搬到國際,讓各國看見台灣強項,更特別舉辦首屆數位創新論壇(DIF),地點選在台灣。
更特別的是,當全球的IT官員來到台灣參加DIF時,看到台上演講的唐鳳,大家都覺得台灣怎麼可能有一個這樣的IT政務官。
(聽詹宏志說還有貴賓問:” Is he a he or she?” )
這是第一個故事。
故事二:英國的數位被包在文化部裡。
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昨晚的主軸都環繞在「數位治理」上。
她認為,人和社會才是數位治理的主詞。
舉例來說,台灣說要做數位身分證,做了十幾年還沒做好,為什麼?因為人民怕被監控,人民還沒準備好接受這個東西。
所以如果少了人的同意,又遑論數位治理。
社會也是,如果一個強大的數位工具被社會錯誤理解和運用,同樣會招致災難。
你看看中國的社會信用系統。
所以在談數位治理前,一定要先回頭了解這個國家的人民和社會底蘊是否已經備足。
數位治理,一定要奠基在人和社會文化上。
講到文化,鄭麗君提到英國的數位治理發展。
數位這種東西對每個國家都是新的,不過就是近十年來的事。
所以各個國家要想辦法把這個新的部會塞到原本的政府架構裡頭。
英國在2017年把「文化、媒體暨體育部」改名為「數位、文化、媒體暨體育部」(DCMS)。
也就是說,英國把"數位"放在與文化平行的同一架構內。
鄭麗君給英國這樣的規劃下了一個標題:「具有文化視野的數位政策」
這是第二個故事。
這兩個故事都給了我一些思考機會,我希望邀請你們一起和我腦力激盪。
第一,看了詹宏志在ABAC的經驗,他似乎發現一個台灣可以施力的地方。
除此之外,你覺得台灣還可以用什麼角色或角度參與國際?
文化產業可以嗎?製造業可以嗎?觀光業可以嗎?
我們在中國日益掌控的國際組織當中,還能怎麼樣突破重圍呢?
第二,看見英國的數位治理規劃,聽了鄭麗君的「人和社會站在數位治理之前」論述,
你覺得,什麼樣的民主或數位治理適合台灣?
我們適合數位代議政治嗎?
我之前講過義大利的五星運動,但他們現在顯然遇到困境。
美國也在總統大選初選中用過數位投票系統,結果出現問題。
台灣會跟著這些國家一起碰壁,還是說我們短小精悍的體質反而更適合實施數位民主?
最後給你一個很酷的問題:
「如果你有機會代表台灣參加國際組織,你會怎麼做?」
趁現在先練習思考這個問題,天曉得哪一天你就真的碰上這個機會了呢?
---我是閒聊線---
其實這場講座我有舉手發問,我也好想要記錄這些,但今天字數已經爆表了,之後再挑某月的敏迪私藏寫給大家看。
另外要預告一下,下周一我會請半假,就是用快訊的方式寫短一點。
為什麼呢?
因為我要回高雄投票啦~~~~~
我也好久沒回高雄了,想要多花點時間陪家人,就讓我休息一天吧。
最後呼籲一下,
高雄人啊,我們可是台灣第一批行駛罷免權的人呢。
這種歷史性的時刻,還不把握機會投爆。
出門投票吧,不管你投什麼,不要放棄你的參政權。
大家下周見囉!
我想跟大家分享我昨天去一場講座的心得。
不要擔心,這篇心得還是與國際觀有關,我不會偷渡流水帳。
這場講座的主題叫「未來治理新樣貌」,講者是詹宏志先生和前文化部長鄭麗君。
我應該沒有說過,我會開始做敏迪選讀,與詹宏志先生有點關係。
我在2018年6月8日,在數位時代聽了一場詹宏志先生的演講。
那場演講之精彩,我怕忘記,回家立刻把所有記得的細節打成一篇臉書長文。
那篇文真的很長,5000多字,大概就是3天份的敏迪選讀。
我寫到半夜兩點,按送出,心滿意足的睡了。
隔天,這篇超級無敵暴長的文章被分享超過四千次,累積將近破萬讚。
我從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適合寫文章給大家看。
6個月後,敏迪選讀誕生了。
兩年後,我又再次現場參與詹先生的演講,只不過這次主題不是電商,而是數位與民主。
「未來治理新樣貌」,其實講的就是「數位治理」和「文化外交」。
鄭麗君因為當過文化部部長,所以從政府角度出發,聊政府可以怎麼運用數位,讓民主持續進步。
詹宏志則相反,從民間角度切入,跟我們分享他當初是怎麼運用文化做外交。
整場演講都非常豐富,我想特別挑兩個故事,並問你們三個問題。
故事一:詹宏志在ABAC的策略與感想
2016年,詹宏志受總統府任命為ABAC代表。
ABAC 2019年代表合照。圖:台灣經濟研究院 |
ABAC你很陌生,但APEC你就聽過了吧?
APEC全名為Asia-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,中文是「亞太經濟合作論壇」。
而在ABAC就是在APEC底下的「企業諮詢委員會」,APEC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。
顧名思義,這裡頭大多為各國企業家代表,共同在國際間討論區域整合、數位金融、科技發展等全球性議題。
詹宏志發現,在論壇上講話最大聲的總是美國和中國。
但這兩個國家的成功企業案例對其他小國(或小經濟體)來說,根本不適用。
然後他又發現,當他代表台灣開口講台灣的電子商務、數位發展時,各國特別認真討論。
原來,這就是台灣有話語權的地方。
台灣經濟規模小,跟其他會員國或經濟體差不多,再加上我們的數位發展走的早,成為其他會員國參考的模板。
2017年,ABAC成立了一個新的工作小組,叫做數位創新工作小組。
詹宏志一看到這個主題,認為這不就是台灣的機會嗎?
立刻遊說各國代表選當他主席。
最後在各國支持,中國也默許的情況下,詹宏志果然當上主席。
(詹宏志沒說為什麼中國會默許,或許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?)
我們之前有講過,當上國際組織的領導人有很大的權力,其中一項就是安排議程,讓各國討論主席指定討論的事。
而詹宏志先生除了把與台灣有關的議題搬到國際,讓各國看見台灣強項,更特別舉辦首屆數位創新論壇(DIF),地點選在台灣。
更特別的是,當全球的IT官員來到台灣參加DIF時,看到台上演講的唐鳳,大家都覺得台灣怎麼可能有一個這樣的IT政務官。
(聽詹宏志說還有貴賓問:” Is he a he or she?” )
這是第一個故事。
故事二:英國的數位被包在文化部裡。
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昨晚的主軸都環繞在「數位治理」上。
她認為,人和社會才是數位治理的主詞。
舉例來說,台灣說要做數位身分證,做了十幾年還沒做好,為什麼?因為人民怕被監控,人民還沒準備好接受這個東西。
所以如果少了人的同意,又遑論數位治理。
社會也是,如果一個強大的數位工具被社會錯誤理解和運用,同樣會招致災難。
你看看中國的社會信用系統。
所以在談數位治理前,一定要先回頭了解這個國家的人民和社會底蘊是否已經備足。
數位治理,一定要奠基在人和社會文化上。
講到文化,鄭麗君提到英國的數位治理發展。
數位這種東西對每個國家都是新的,不過就是近十年來的事。
所以各個國家要想辦法把這個新的部會塞到原本的政府架構裡頭。
英國在2017年把「文化、媒體暨體育部」改名為「數位、文化、媒體暨體育部」(DCMS)。
也就是說,英國把"數位"放在與文化平行的同一架構內。
鄭麗君給英國這樣的規劃下了一個標題:「具有文化視野的數位政策」
這是第二個故事。
這兩個故事都給了我一些思考機會,我希望邀請你們一起和我腦力激盪。
第一,看了詹宏志在ABAC的經驗,他似乎發現一個台灣可以施力的地方。
除此之外,你覺得台灣還可以用什麼角色或角度參與國際?
文化產業可以嗎?製造業可以嗎?觀光業可以嗎?
我們在中國日益掌控的國際組織當中,還能怎麼樣突破重圍呢?
第二,看見英國的數位治理規劃,聽了鄭麗君的「人和社會站在數位治理之前」論述,
你覺得,什麼樣的民主或數位治理適合台灣?
我們適合數位代議政治嗎?
我之前講過義大利的五星運動,但他們現在顯然遇到困境。
美國也在總統大選初選中用過數位投票系統,結果出現問題。
台灣會跟著這些國家一起碰壁,還是說我們短小精悍的體質反而更適合實施數位民主?
最後給你一個很酷的問題:
「如果你有機會代表台灣參加國際組織,你會怎麼做?」
趁現在先練習思考這個問題,天曉得哪一天你就真的碰上這個機會了呢?
---我是閒聊線---
其實這場講座我有舉手發問,我也好想要記錄這些,但今天字數已經爆表了,之後再挑某月的敏迪私藏寫給大家看。
另外要預告一下,下周一我會請半假,就是用快訊的方式寫短一點。
為什麼呢?
因為我要回高雄投票啦~~~~~
我也好久沒回高雄了,想要多花點時間陪家人,就讓我休息一天吧。
最後呼籲一下,
高雄人啊,我們可是台灣第一批行駛罷免權的人呢。
這種歷史性的時刻,還不把握機會投爆。
出門投票吧,不管你投什麼,不要放棄你的參政權。
大家下周見囉!
這裡可以找到敏迪
Telegram:https://t.me/mindiworldnews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