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/8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,到底吵什麼?(上)
今天我們要來點又硬又長的了。 我說國際新聞。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看到一則很不起眼的消息: 【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達成歷史性經濟協議 美斡旋居功】 這兩國的恩怨情仇我本來打算在下次的敏迪私藏再寫的,因為太深太難了。 但他們竟然在上週簽了一份這樣的歷史性協議, 只好今天來挑戰1500字內解釋這個巴爾幹半島最後的火藥。 這兩國在哪呢?在地中海東邊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巴爾幹半島。 巴爾幹半島。圖:莊立育旅遊部落格 大家國中還高中地理應該都有聽過「歐洲的火藥庫」吧? 巴爾幹半島因為卡在歐洲和中東之間,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,再加上宗教組成複雜, 一直到冷戰時期都還在吵「南斯拉夫內戰」,所以才有歐洲火藥庫之稱。 目前為止如果你看不太懂沒關係,接下來才是重點。 科索沃本來是塞爾維亞南邊的一個自治省,下方靠著阿爾巴尼亞。 圖:信傳媒 但其實科索沃裡頭有93%的人口都是阿爾巴尼亞人,跟塞爾維亞血緣有夠淡薄。 也因此,科索沃從1989年以來就一直很想爭取獨立,脫離這個沒有血緣的爸爸統治。 但塞爾維亞不願意,因為他們認為科索沃這塊土地是賽族的發源地,是「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」,所以怎樣都不准科索沃獨立出來。 最大的衝突發生在1998年,塞爾維亞當時的總統竟然以軍事方式對付科索沃獨立運動者,直接屠殺當地平民,引發科索沃境內80多萬民阿爾巴尼亞裔居民逃亡。 這次塞爾維亞做得太過頭了,美國和北約看不下去,決定武力介入,結果爆發「科索沃戰爭」 (當然,美國介入也不見得有好心就是了,當時美國在巴爾幹半島沒什麼代理人,趁這個機會培養一個倒是不錯的盤算。) 後來,發動攻擊的塞爾維亞總統被抓,日後也被國際法庭以種族清洗罪起訴。 在經過俄羅斯調停後,科索沃改由聯合國接管,名義上雖然還是塞爾維亞的領土,實際上卻享有高度自治,國內的獨立氛圍就在和平氣氛下越來越濃厚。 2007年,主張獨立的塔奇Hashim Thaçi選上科索沃總統。 齁,總算給科索沃等到機會了。 塔奇2008年1月9日才剛就職,2月17日就立刻在科索沃議會宣讀「獨立宣言」, 接著議會就在53分鐘後全員簽屬同意。 科索沃獨立了。 沒錯,科索沃獨立不過是13年前的事,那時敏迪我還是高中生,有夠近代。 但你想,塞爾維亞會這麼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