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/26 香港區議會選舉告訴我們什麼
上週末香港在一陣動盪中舉行區議員大選,
這次投票率飆升至71%(上一次才41%),跟我們去年九合一一樣大排長龍,一路投到晚上10:30。
半夜開始開票,直到昨天下午1點才正式宣布結果。
當台灣人進入夢鄉時,香港政治局面一夕翻轉,畫下歷史新頁。
我今天就幫大家說明一下,究竟這次在選什麼,結果如何,又有什麼重要性。
這次選的是區議會議員,共有452個民選議員席次。
註解:當然議員:
香港上半部區域叫新界,裡頭有27區原本就有一個公職叫做「各鄉事委員會(鄉事會)主席」。而當然議員就是由這27個區的主席直接擔任,不是選出來的。這其實是英國殖民地政府遺留下來的做法,近年來,這個制度一直被大家詬病。香港政府說由鄉事會主席來擔任議員,可以確保鄉鎮的民意有效傳達。但是難道直接民選的議員無法傳達民意嗎?而且更讓人困惑的是,鄉事會主席的選舉辦法並不公開透明,沒人知道怎麼選出來的。所以這27席當然議員,並沒有民意的概念在裡頭。
區議員其實權利不大,
他既不能立法,也不能審預算,就是一個「諮詢機構」,建議中央政府如何建設各區,跟里長伯有點像。
雖然位低權少,這場選舉也非常重要。
重要性不在他職位本身,而是日後的「立法會」選舉和「特首選舉」。
香港立法會有70個席次,其中就有6席會留給區議員。
更重要的是特首選舉。
香港特首是由一個「選舉委員會」投票產生。選舉委員會總共有1200名成員,其中117名是由區議員擔任。
所以說,選上區議員就代表你取得立法和特首選舉的抽獎券。
但有抽獎券並不表示你己經中獎,必須由所有區議員互相提名和投票選出。
所以各陣營必須要搶下過半票數,將中獎機率累積到最高,才有可能真正踏入政治決策圈。
這裡介紹一下香港兩大陣營,建制派和泛民主派(又稱泛民)。
建制派大多是親共人士,擁護北京當局和香港特區政府。
相反的,泛民主派則推崇民主制度,積極爭取直接民選。
反送中抗爭之前,建制派紮根較深,掌握地方耆老,讓老一輩選民比較有印象。
泛民主派則因為崛起的晚,沒有這麼多政治明星,無法在全香港427個選區中推派候選人,導致有許多選區由建制派「直接當選」。
再加上香港過往都是中年以上投票率較高,年輕人不太出來投票,泛民主派更居於弱勢。
所以在這次選舉前,香港區議會一直都是由建制派拿下多數的,這也是為什麼逃犯條例可以快速過關。
講到這裡,應該要公佈這次選舉結果了。
泛民派:388席
建制派:59席
香港政壇風雲變色。
區議會選舉結果。截自立場新聞。 |
4年前,建制派拿下過半席次。
4年後的今天,建制派連泛民派的零頭都不到。
這是香港區議會有史以來第一次派別輪替,
也是有史以來最大席次差距。
泛民派這次會大勝,有幾個重點。
第一,超高投票率,且首投族和年輕選民大增,而這些人都是泛民派的票源。
第二,反送中示威後誕生了許多政治素人,幫泛民主派填滿所有選區,所以今年也是第一次沒有「建制派直接當選」的選區。
第三,反送中示威激發香港民眾對於特區政府的厭惡感,不願再支持親中挺港府的建制派。所以這次有許多連任數次的建制派也遭遇大敗。
最後我們講一下,區議會大選翻盤,實質影響力是什麼?
有人說,就算有選委會117席,佔1200總席次也不到10%,改變的了什麼嗎?
也有人說,不過是選贏里長,重要決策權還是在北京政府手上,有用嗎?
不要小看這117席,泛民派原本在特首選委會就有300多席,加起來超過1/3,足以影響選情。
而選贏里長不重要?
反過來說,如果今天你連里長都不去爭取,那還爭什麼特首普選呢?
螳臂擋車無法立刻讓車子停下,
直到你集結所有人的力量。
香港人還沒放棄民主,
幹嘛放棄,
他們才剛拿下一場重要的勝利。
工商時間:
加入敏迪選讀Line@,每天收到最新國際新聞
Google Podcast http://bit.ly/2YLFOIL
早安,謝謝妳每天早上的文字。有個問題,既然區議會沒有立法權,就是一個「諮詢機構」,為什麼妳說「所以在這次選舉前,香港區議會一直都是由建制派拿下多數的,這也是為什麼逃犯條例可以快速過關。」。是說區議會雖然沒有立法權,但是有同意權嗎?
回覆刪除謝謝你的留言,其實我應該要寫得更精準點:「香港政壇一直都是建制派佔多數」
刪除